陶朱防狡兔,渭滨兆非熊。
先生但钓月,君王友不从。
我昔访其迹,溪光磨青铜。
呼公公不应,天籁自号空。
何人知此景,携归梵王宫。
乃知夜半力,端在寸毫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陶朱防狡兔,渭滨兆非熊。
先生但钓月,君王友不从。
我昔访其迹,溪光磨青铜。
呼公公不应,天籁自号空。
何人知此景,携归梵王宫。
乃知夜半力,端在寸毫中。
。
《观子陵画像》是东汉末年著名诗人蔡邕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描写对子贡、严光两位历史人物形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推崇之情。作品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二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和精神风貌,并借由他们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理解。
《观子陵画像》是中国文学史上首篇咏史诗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蔡邕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心,也反映了他个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所持有的独特见解。通过描绘两位古代贤人的形象和故事,诗作传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高尚品格与世俗生活的思考。
这首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咏史诗创作产生了影响。它不仅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