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送凉蟾消夜暑。河汉迢迢,牛女何曾渡。乞得巧来无用处,世间枉费闲针缕。
人在江南烟水路。头白鸳鸯,不道分飞苦。信远翻嗔乌鹊误,眉山暗锁巫阳雨。
蝶恋花 · 丁丑七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蝶恋花·丁丑七夕》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碧海青天夜色浓,
画堂红烛秋风里。
银汉无声转玉盘,
云鬟雾鬓愁难整。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泪珠滴尽纱巾湿,
鸳鸯相对空盈流。
注释
- 丁丑: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即公元1127年。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七或八月初一之间。
- 碧海青天夜色浓:形容夜晚碧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海水都显得很暗淡、深沉而神秘的样子。
- 画堂红烛秋风里: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灯火辉煌的华丽房间,在秋天的晚风中。这里指李
注解
凉蟾:指秋月。古人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河汉迢迢,牛女何曾渡」句:用牛郎、织女故事。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给天帝织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喜鹊在银河上给他们搭桥,称为鹊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乞得巧来无用处,世间枉费闲针缕」句:指乞巧旧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唐·林智周《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人在江南烟水路」句:化自晏小山《蝶恋花》词:「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头白鸳鸯,不道分飞苦”句:化自贺方回《鹧鸪天》:「头白鸳鸯失伴飞。」
「信远翻嗔乌鹊误」句: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灵鹊喜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此外,本句化自宋·赵德麟《蝶恋花》:「远信还因归燕误。」
眉山:女子秀丽的双眉。典自《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巫阳雨:用巫山神女典。战国·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