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寺

末行陶令里,早自惯舁篮。
米市呼干许,香城访晋昙。
神游青黛岳,诗到碧云庵。
不管冲寒去,乘风破晓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题豫章西山香城寺》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避乱隐居:诗人陈陶于公元853年在洪州西山避难时,偶然遇到了香城寺。当时,香城寺九楼十八殿云绕霞钹,声传焰摩,其美丽与庄严深深吸引了他。
  1. 诗词原文
  • 十地严宫礼竺皇,旃檀楼阁半天香。
  • 祇园树老梵声小,雪岭花香灯影长。
  • 霄汉落泉供月界,蓬壶灵鸟侍云房。
  • 何年七七金人降,金锡珠坛满上方。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通过描述香城寺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 宗教信仰:诗中多次出现的“竺皇”和“蓬壶”,表明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信仰。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陈陶以简洁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神圣的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香城寺之中。
  • 音韵和谐:整首诗采用了严格的格律,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作为唐代诗歌的一部分,这首《题豫章西山香城寺》不仅丰富了唐诗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历史意义: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唐元和七年)距今天已有千余年,但其所描述的景物和情感仍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和思考。

《题豫章西山香城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的心灵,让读者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