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
念昔丧乱初,公骑使君马。
奋袂起勤王,忼慨泪盈把。
须臾三万众,如自九天下。
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
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
晋阳骨肉冤,东市刀兵解。
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横老宾客,白发馀息假。
有时梦岩电,意悟当飘洒。
非无中丞传,杀青自谁写。
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
挽文文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文山》是宋代诗人邓剡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文天祥英雄事迹的缅怀和对其精忠报国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哀悼之作,也是对那个时代忠诚与牺牲精神的礼赞。
《挽文山》在情感表达上充满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思和对忠诚不渝精神的赞扬。诗中“忆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直接描绘了诗人因怀念文天祥而产生的强烈感情。这种感情不仅来源于对英雄的敬仰,还源于对其壮烈牺牲的感佩和不舍。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传达了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哀伤。
诗中也体现了对文天祥个人品质和历史功绩的深刻评价。如“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一句,不仅赞颂了其政治上的坚持和勇气,还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基于个人的忠诚,更基于一种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来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如“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文天祥英勇行为的认可,也间接反映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理解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挽文山》不仅是一首悼念民族英雄的诗歌,它也是一篇充满激情和深情的作品。通过对文天祥一生的回顾和对其精神的赞颂,邓剡成功地传达了对英雄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理解那个时代以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