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通判黄子方

歌成薤露悲,秋草正离离。
昔异修文事,今同鬼伯司。
盾衰双日落,夷惠两风遗。
衰俗吾无恨,亲曾识紫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通判黄子方》是南宋诗人郑樵创作的一首挽诗。在这首诗中,郑樵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已故通判黄子方的哀悼与怀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展示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挽通判黄子方》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挽歌,通过对亡者的缅怀来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歌成薤露悲”便将读者的情感引向了一种深沉的悲哀,这种悲哀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思,也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郑樵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薤露》这一传统音乐曲调,以音乐的哀婉引发出对死亡的哀伤,从而使得整个挽诗的氛围更加浓郁。

这首诗还透露出一种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反思。在“昔异修文事,今同鬼伯司”中,作者通过对比昔日的学问事业与如今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哀叹。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哀愁,更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郑樵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道德理想的坚守以及对世俗衰败的无奈接受。在“盾衰双日落,夷惠两风遗”中,他用太阳坠落和夷、惠二子的典故来比喻社会的衰败和个人的失落,这不仅是对现实无力感的抒发,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探寻。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郑樵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秋草正离离”中的自然意象不仅描绘出了秋天萧瑟的景象,也隐喻了亡者离去后留给世间的空缺与寂寞。此外,整首诗的结构布局也十分巧妙,通过平仄的交错和韵律的变化,使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得到增强。

《挽通判黄子方》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亡者的深切哀悼,也展现了对生命、道德以及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郑樵作为宋代学者的文学造诣和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