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桃花洞田家留饮

偶促沼渚过山家,灼灼桃花噪暮鸦。
是处竹篱环草屋,人间鸡黍话桑麻。
抱琴静听涛声急,对酒闲观月色奢。
可笑南阳刘子骥,欲寻风土滞京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桃花洞田家留饮》是南宋诗人郑樵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郑樵,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郑樵不仅是一位史学家、目录学家,还因其丰富的著述和创见而广受赞誉。
  2. 诗意解析:诗的开头“偶促沼渚过山家”,描绘了诗人偶遇山村的宁静场景,以及他因偶然的机会而穿越沼泽小河,到达山中人家。接下来的“灼灼桃花噪暮鸦”则用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桃花盛开时的热闹景象,与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氛围。
  3. 诗中意象:诗中的“竹篱环草屋”、“人间鸡黍话桑麻”等意象,不仅勾勒出一幅田园生活的图画,还透露出村民的淳朴和勤劳,以及他们在农作之余的交流和闲适生活。
  4. 诗歌鉴赏:《过桃花洞田家留饮》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蕴含着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追求。诗中的“抱琴静听涛声急,对酒閒观月色奢”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5. 文化背景:南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走向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桃花洞村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珍视。
  6. 艺术特色:郑樵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灼灼桃花噪暮鸦”与“竹篱环草屋”,形成了动静结合、色彩丰富、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同时,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过桃花洞田家留饮》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承载着诗人情感与思想的文化宝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诗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还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