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竹梢叶,习习蘋末风。
水气稍澄澈,云阴反蒙笼。
解襟面虚旷,幽兴欲飞冲。
得意耻独善,慨然环堵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翻翻竹梢叶,习习蘋末风。
水气稍澄澈,云阴反蒙笼。
解襟面虚旷,幽兴欲飞冲。
得意耻独善,慨然环堵中。
《坐啸亭纳凉》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作品。以下是关于此作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刘攽,字贡父,号公非,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生于临江军新喻县,历任多个官职,最终成为国子监直讲。他的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个历史时期,其仕途起伏不定,但始终致力于文学与历史的探索与研究。
诗歌原文:诗中“长啸振林木,半空鸾鹤声”形象描绘了作者在亭中纳凉时,通过长啸来激发山林中的生机,而“清风蘋末来,孤月海上生”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喜爱,以及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艺术特色:《坐啸亭纳凉》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著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刘攽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坐啸亭纳凉》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不仅是刘攽文学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