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避暑

积水动微吹,高楼浮薄阴。
登临倦非土,潇洒劝披襟。
涤涤原野旷,熹熹城郭深。
浮云空蔽日,无意欲为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城楼避暑》是宋代诗人刘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在城楼上的避暑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城楼避暑》:

  1. 作者介绍
  • 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其弟刘放和子刘奉世均擅长文学。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官场中也颇有建树。
  1. 诗歌原文
    积水动微吹,高楼浮薄阴。登临倦非土,潇洒劝披襟。涤涤原野旷,熹熹城郭深。浮云空蔽日,无意欲为霖。

  2.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写:诗歌中的“积水动微吹”描绘了夏日午后的微风与水面的涟漪,而“高楼浮薄阴”则通过高楼的轮廓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登临倦非土,潇洒劝披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心境。
  • 哲理思考:结尾两句“浮云空蔽日,无意欲为霖”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

刘敞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历史学家和散文家。《城楼避暑》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在了解刘敞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索宋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

《城楼避暑》不仅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致的诗作,更是体现了刘敞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深邃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理解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