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残树

古树荒祠侧,他年雷震馀。
蛟龙从此逝,蝼蚁至今居。
错节摧犀甲,烧痕蠹漆书。
会看妨要路,终胜断沟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烧残树》

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诗人刘敞的《烧残树》以其深沉的感慨和独特的艺术表达,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迁的独特见解。

诗中“古树荒祠侧,他年雷震馀”描绘了一座古老祠堂旁的古树,暗示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以及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接着,“蛟龙从此逝,蝼蚁至今居”则以动物比喻表达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顺应。这两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远。

诗的最后一句“会看妨要路,终胜断沟渠”更是点出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它表明,虽然道路可能因妨碍而变得狭窄或危险,但最终那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找到生存之道的人或事,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刘敞通过这首诗传递了一种哲学思想: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之中。这种观念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是非常罕见的,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时代感。

《烧残树》不仅是刘敞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宋代社会风貌的一种记录。它的艺术魅力在于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历史变迁的深层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