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通城下,东南仍上游。
怀章趋便道,叠鼓送华舟。
卷旆鹰隼急,落帆江汉秋。
心知恋魏阙,频上庾家楼。
送余江州
介绍
《送余江州》是北宋诗人刘敞创作的一篇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都为了解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提供了重要线索。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潮通城下东,东南仍上游。
怀章趋便道,叠鼓送华舟。
卷旆鹰隼急,落帆江汉秋。
心知恋魏阙,频上庾家楼。作者简介:
刘敞,字原父,号公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和学者。刘敞在仁宗庆历六年考中进士,历任吏部南曹、知制诰等官职。他在出使契丹时,对那里山川地理了如指掌,契丹人对他的知识非常佩服。后因言论与台谏相忤,被外放永兴军任职一年余后,因病召还。他晚年官终判南京御史台,博学多才,尤长于春秋学,著有《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作品。诗歌鉴赏:
《送余江州》通过简洁的五言律诗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诗中的“潮通城下东,东南仍上游”描绘了江水的流动以及江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卷旆鹰隼急,落帆江汉秋”则反映了江水在夕阳下的美景,展现了江边傍晚的美丽景象。“心知恋魏阙,频上庾家楼”表达了诗人对京城朝廷的留恋以及对友人频繁登临的关切。诗歌背景:
该诗的创作时间与作者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刘敞曾在江州任职期间,目睹了那里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状况,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作为官员和学者,他对于国家的政治局势和民生也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这些经历和情感在《送余江州》中得到了体现。文学价值:
《送余江州》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其独特之处,如用词精准、意象生动,而且在主题上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职责的思考。此外,该诗还体现了刘敞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深厚底蕴和广泛涉猎,从《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到《公是集》,无不显示出他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学术素养。
《送余江州》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刘敞个人历史与文化背景的综合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宋诗的韵味,还能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