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寨道中逢李谏议

萧萧归骑历崔嵬,一见尘中耳目开。
授玉同为万里使,望云先识二星回。
北荒鹏跃南溟去,西极马循东道来。
世上应无此别远,留连彊尽手中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姚家寨道中逢李谏议》是宋代诗人刘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刘敞,字原父,号公是。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西元1046年)。他历任吏部南曹、知制诰等职,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深得契丹人敬服。后因直言进谏与台谏相忤,出知永兴军,因病召还。复求外任,终官至判南京御史台。
  1. 诗歌原文
  • 首联:萧萧归骑历崔嵬,一见尘中耳目开。
  • 颈联:授玉同为万里使,望云先识二星回。
  • 尾联:北荒鹏跃南溟去,西极马循东道来。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萧萧归骑历崔嵬”描绘了一群归来的骑士在崎岖山路上的情景,给人一种旅途劳顿但心情愉悦的感觉。
  • 第二句:“一见尘中耳目开”表达了诗人通过这些骑士的归来,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熟悉和亲切。
  • 第三句:“授玉同为万里使”可能指的是与李谏议之间的某种使命或任务,表达了他们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 第四句:“望云先识二星回”则描绘了诗人在天空中看到北斗七星时,联想到远方的朋友李谏议,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第五句:“北荒鹏跃南溟去,西极马循东道来”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李谏议身处北荒之地,如大鹏展翅飞翔于天际;又如西极之马,沿着东方的道路而来,寓意着无论距离多远,友情都能跨越千山万水。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当时诗人奉使契丹,历经艰险,最终平安返回。在归途中,诗人偶遇李谏议,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下深厚友谊。这首诗就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1. 主题思想
  •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种种景象,以及与李谏议相见的场景,展现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彼此之间联系的重视。
  1. 艺术手法
  • 整首诗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感慨。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

《姚家寨道中逢李谏议》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