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林而不反之论出自《与山巨源绝交书》,入山林而不反之论的作者是:嵇康。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是三国代诗人嵇康的作品,风格是:文。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的释义是:入山林而不反之论:指隐居山林,一旦出山,就不再返回。此处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是三国代诗人嵇康的作品,风格是:文。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的拼音读音是:rù shān lín ér bù fǎn zhī lùn。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是《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第62句。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的上半句是:故有处朝廷而不出。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的下半句是:且延陵高子臧之风。
入山林而不反之论的全句是: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