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弟自京师来

四海无风涛,五年再相逢。
会合如此难,况我罹百凶。
悲端素填膺,触事泪满胸。
欲言不能语,岂知涕所从。
良久得仰视,恍忽如梦中。
非复平昔游,岂复平昔容。
危生若霜叶,懔懔待烈风。
不有亲戚欢,其如忧患攻。
破啼强为笑,意气徒衰翁。
慰尔友于情,急难义所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弟自京师来》是宋代著名诗人刘敞的一首代表作,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分别五年后重逢的喜悦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如下:

  1. 创作背景:刘敞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官员,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还是一位直言进谏的谏官。公元1056年,刘敞的弟弟刘放从京师(今北京)归来,兄弟俩在京城相聚。然而,这次相见却充满了悲欢离合,因为两人分别已久,且刘敞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因此这次重逢显得尤为不易。在团聚之际,刘敞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篇。

  2. 作品原文:四海无风涛,五年再相逢。会合如此难,况我罹百凶。悲端素填膺,触事泪满胸。欲言不能语,岂知涕所从。良久得仰视,恍忽如梦中。

  3.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诗中“四海无风涛,五年再相逢”描绘了兄弟重逢的难得和珍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 意象丰富:诗歌通过“风涛”、“百凶”、“梦”等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兄弟二人分别后的复杂心情和重逢时的惊喜与悲伤。
  • 语言朴实:虽然诗中蕴含深厚的情感,但刘敞的语言却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紧凑,首尾呼应,通过对重逢情景的细致刻画,展示了兄弟情深的主题。

《和弟自京师来》不仅是一首表达兄弟重逢喜悦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