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输竹箭毛翎

边兵未云备,竞矜弓弩强。
斯人久衔恩,献力固所当。
上山伐檀栾,入林候飞翔。
岂无解网心,大义须勤王。
安得会稽岭,集居共工旁。
安得解羽泽,在君礼义乡。
剪翎副之箭,一一坚且良。
朝发摧西戎,夕发毙东羌。
不烦天下民,万里坐宁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官输竹箭毛翎”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反映了边关将士的英勇与忠诚。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1. 作者简介
  • 刘敞(1019年—1068年),字原父,因在仁宗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而知名。他曾任吏部南曹、知制诰等职,并出使契丹,对契丹山川地理有深入了解,受到其尊重。此外,他曾担任扬州知府、郓州知州及京东西路安抚使,晚年因病回京,后官至判南京御史台,以直言进谏闻名。
  1. 诗歌原文
  • “边兵未云备,竞矜弓弩强。斯人久衔恩,献力固所当。”
  • “上山伐檀栾,入林候飞翔。岂无解网心,大义须勤王。”
  • “安得会稽岭,集居共工旁。安得解羽泽,在君礼义乡。”
  • “剪翎副之箭,一一坚且良。朝发摧西戎,夕发毙东羌。”
  1. 诗歌赏析
  • 边关将士的勇敢:“边兵未云备,竞矜弓弩强。”这句诗描绘了边疆士兵尚未做好准备,但却自信于自己强大的弓箭技术。这不仅体现了士兵们的武艺,还反映了他们对于保卫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对国家忠诚的体现:“斯人久衔恩,献力固所当。”这里的“斯人”指的是那些身在前线的士兵,他们长久地怀抱着为国家尽忠的感激之情,因此他们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国家。这表达了一种深厚的忠诚情感和为国家牺牲的精神。
  • 对和平的渴望:“安得会稽岭,集居共工旁。”这里提到的会稽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处高地,用以观察四方。诗中的“集居共工旁”意味着士兵们希望在这样一个高地集结,共同守卫国土。这既体现了士兵们对和平的向往,也展现了他们对保卫家园的决心。
  • 对正义的追求:“安得解羽泽,在君礼义乡。”羽泽是传说中水神的名字,象征着自由和解脱。在这里,士兵们祈求能够得到自由和公正,这意味着他们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安宁。
  • 精湛的武艺与精良的装备:“剪翎副之箭,一一坚且良。”这里的“剪翎”指的是制作箭矢的材料,而“坚且良”则形容箭矢的质量和锋利。这说明士兵们的武器非常精良,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这也反映了当时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
  • 军事行动的描述:“朝发摧西戎,夕发毙东羌。”这句诗描绘了军队迅速行动的场景,早晨出发击败西边的敌人,夜晚又迅速出击击败东方的敌人。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军队的战斗能力,也体现了国家的军事策略和战略部署。

《闻官输竹箭毛翎》不仅是一首赞美边关将士英勇无畏、忠诚保国的诗歌,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和牺牲精神的深刻颂扬。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那个时代人民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