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馆春归后,横塘度柳绵。
轻风翻麦浪,细雨落花天。
草褥迷三径,苔纹叠万钱。
山禽自呼唤,水竹倍清妍。
野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野馆》:宋代诗词中的自然美
在古代文学的浩瀚星海中,宋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期,刘学箕创作的《野馆》便是这个时代下一颗璀璨的星辰。这首诗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春天归去后的野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景象。
诗中的“野馆春归后,横塘席柳绵”描绘了春去夏来时,野馆旁的柳树轻轻摇曳,像是织女编织的绿丝带。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站在横塘边,目睹着柳絮飘飞的景象,心中涌起的那份宁静与感慨。
诗句“轻风翻麦浪,细雨落花天”展现了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卷。微风轻拂,麦田泛起层层波浪;细雨落下,花瓣纷纷扬扬。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使读者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野馆》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描述,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恬淡。
诗的最后几句:“草褥迷三径,苔纹叠万钱。”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被苔藓覆盖的小径上,每一步都伴随着青草的香气和岁月的痕迹。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对时间流转和生命意义的哲思。诗人通过对这片小径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野馆》是宋代文人与自然对话的产物,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难得的自然描写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宋代诗人如何用文字捕捉自然之美,更能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