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

长淮清晏久无虞,官舍人烟已复初。
共喜舆图方日辟,讵应卒伍尚星居。
四营分创因遗址,百堵周围列聚庐。
武备既严军气壮,岂专捍御奠州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是宋代文学家刘宰创作的一组诗作,共三首。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状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组作品:

  1. 作者简介: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隐居的不同阶段,历任州县及太常丞等职,因其能文善政而受到朝廷的嘉奖。在政治生涯中,他虽曾一度因直言进谏被贬,但其后仍积极参与政治,为宋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个人生活中,刘宰以读书自娱,晚年更是隐居三十年,专心于著述。因此,其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2. 诗歌原文:《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长淮清晏久无虞》原文如下:东南列将谨防虞,尚记熙宁变法初。一自胡雏饮江水,遂令卒全杂民居。 翻译是:东南列将要严防敌患,还记得熙宁变法初年。自从胡人小儿饮了长江的水,便使得士兵与百姓杂居在一起。

  3. 诗歌赏析:刘宰的《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不仅是对真州太守营屋新成的喜悦之情的表达,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长淮清晏”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恢复的欣慰。同时,通过对比“一自胡雏饮江水”,揭示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反映出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刘宰的《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不仅仅是简单的诗词作品,它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