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酬刘监岳

四十馀程到庾关,到来无日不看山。
誓持冰雪松筠操,肯学春风桃李颜。
一饭不忘三祝处,瓣香何慊二忠间。
梵宫咫尺骚坛近,犹愿奚囊续往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酬刘监岳》是宋代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背景
  • 诗歌原文:四十余程到庾磁,到来无日不看山。誓持冰雪松筠操,肯学春风桃李颜。一饭不忘三祝处,瓣香何慊二忠间。梵宫咫尺骚坛近,犹愿奚囊续往还。
  • 创作背景:关于《和酬刘监岳》的创作背景,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可以推测这是诗人在一次与地方官员的交往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1. 诗歌主题与表达
  • 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酬刘监岳》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四十余程到庾磁,到来无日不看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风景的迷恋,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 友情与忠诚的表达:“誓持冰雪松筠操,肯学春风桃李颜。”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忠诚的追求。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坚守如冰雪般纯洁、如松竹般坚韧的品格,不愿像春风中的桃李那样追求短暂的荣华富贵。
  • 文化与精神的寄托:诗中的“梵宫咫尺骚坛近,犹愿奚囊续往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址的向往之情。诗人希望有机会再次拜访这些历史遗迹,继续自己的文化交流和学习之旅。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精湛的修辞手法:《和酬刘监岳》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用典等,使得诗歌既具有音乐美又富有哲理性。
  • 深远的思想内涵:诗歌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 广泛的文化影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和酬刘监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和酬刘监岳》作为宋代诗歌的佳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更在思想上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色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