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邸思家

小楼终日户全扃,诗卷闲消客子檠。
城里不曾闻杜宇,尚疑三月未清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邸思家》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刘黻,字子文,号东山,北宋时期的人物。他生活于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政治变迁和个人生活的起伏。由于社会动乱,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隐逸或流亡的道路,刘黻也不例外,其诗歌多反映了这种心境和经历。
  • 时代背景:《京邸思家》创作于宋徽宗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刘黻身处这样的时代环境,其作品中难免蕴含着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对个人境遇的关注。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小楼终日户全扃,诗卷闲消客子檠。城里不曾闻杜宇,尚疑三月未清明。
  • 译文:在狭小的小楼上,终日紧闭门户。我借着灯下的诗卷打发时光。城里未曾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仍然怀疑已是三月还未清明。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刘黻通过这首《京邸思家》,表达了一种深沉的乡愁和对故土的思念。诗中“小楼终日户全扃”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而“诗卷闲消客子檠”则透露出诗人在寂寞中的消遣与自娱。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传统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杜宇”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这里用来暗指季节的变换和春天的到来。此外,诗中的用词选择也极富画面感,如“小楼”、“客子檠”(照明用的灯)等细节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京邸思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的诗歌,它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