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宫花木自夏及秋相续

信此神仙地,经时玩物华。
残红未零落,暗紫续矜夸。
扫石分文绣,开林碎晚霞。
秋风兰菊茂,此去有黄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清宫花木自夏及秋相续》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信此神仙地,经时玩物华。
    残红未零落,暗紫续矜夸。
    扫石分文绣,开林碎晚霞。
    秋风兰菊茂,此去有黄花。

  2. 作者介绍

  • 刘攽,字贡父,号公非,北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他是宋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任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后,迁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初年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回任中书舍人。他的学识渊博,精于史学,曾与司马光共同助修《资治通鉴》,并著有《彭城集》、《公非集》、 《中山诗话》等作品流传后世。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信此神仙地”开篇,表达了对上清宫这片土地的美好向往和赞叹。接着,“经时玩物华”则展示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这里的美景之中,乐此不疲。
  • 季节变化的描写:从“残红未零落”到“秋风兰菊茂”,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花卉,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和菊花的美丽。这种变化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自然界生命循环的规律。
  • 色彩与氛围的营造:诗中的“残红”与“暗紫”,以及“扫石”、“开林”等词汇的使用,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自然氛围。特别是“秋风兰菊茂”,更是将秋天的凉爽与菊花的芬芳完美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美丽的场景之中。
  • 哲理的思考:虽然诗歌本身没有直接表达哲学思想,但其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季节更迭的观察,隐含了对生命循环和岁月变迁的哲思。这种思考方式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美的赞美,更具有深刻的内涵。
  1. 写作背景
  • 根据文献记载,刘攽在任职期间经常游历各地,对各地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因此,他的创作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文人的审美趣味。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极具画面感,例如“残红”和“暗紫”分别代表夏季和秋季的颜色,而“扫石”、“开林”则描绘了秋季山林中的活动。这些意象的组合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 音韵的和谐:在音韵方面,这首诗采用了平仄相对的格式,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这不仅符合古诗的传统审美,也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上清宫花木自夏及秋相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
  • 教育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哲理思考。这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审美教育和精神启迪。

《上清宫花木自夏及秋相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也是宋代文人文化生活和审美追求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