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雨中

江云似无信,山雨易翻盆。
鹏起天形黑,龙骧水面浑。
大舟才弱缆,孤树小前村。
濯热吾知慰,风波勿重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雨中》是明代著名诗人高启所作,该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一字槎轩,号青丘子、凤鸣子等,明苏州府长洲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是元明之际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博览群书,尤精于史,其诗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为元明间一大家。

《江上雨中》的原文如下:

江涨随沤欲到门,湿云依树易黄昏。
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萧萧雨满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村落在细雨中的景象。首句“江涨随沤欲到门”形象地描绘了江水因雨水而上涨的情景,仿佛要淹没到家门。第二句“湿云依树易黄昏”则通过“湿云”这一意象,表达了黄昏时分天色渐暗的氛围。最后一句“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萧萧雨满村”更是深化了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孤独的生活环境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

《江上雨中》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作品,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