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星驻真境,乔木尽萧森。
野旷日偏永,山寒云更深。
九皇容尽信,万事盛来今。
回首灵光殿,飞鸦起暮林。
次韵和周承议登仙源宫楼
介绍
《次韵和周承议登仙源宫楼》是宋代刘攽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这首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严谨而富有节奏感,使整首诗歌呈现出一种平衡而和谐的美感。每一句都精心安排,既符合音律又不失意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屏星驻真境,乔木尽萧森”这两句,通过描绘星空与真境的隔绝,以及树木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回首灵光殿,飞鸦起暮林”则以灵光殿的消失和飞鸦的出现,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终结,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哀愁。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不仅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更被内心深处的情感所触动。“九皇容尽信,万事盛来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期待。
诗歌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每一个词句都经过深思熟虑,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汇还是表达情感的词汇,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例如,“屏星驻真境,乔木尽萧森”中的“屏星”,不仅形容了天空的辽阔无垠,也隐喻了诗人心境的孤寂与清冷;“回首灵光殿,飞鸦起暮林”中的“飞鸦”,既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特征。在这个历史阶段,文人士大夫普遍关注政治现实,同时也有浓厚的文化追求。他们常常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希望通过诗歌来影响社会风气和文化走向。刘攽作为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中蕴含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追求,正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共同特点的体现。
《次韵和周承议登仙源宫楼》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首诗画,一幅充满哲理的画卷。它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