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择自滑州移知鄂州

黄河鲂与鲤,不及武昌鱼。
好去连城守,翩然双隼旟。
谏官仍重外,天禄不成书。
可待三年最,归来侍赤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公择自滑州移知鄂州》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武昌鱼的赞美,表达了对新职务的期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刘攽(1024年—1089年),字华老,号中山,世称中山先生,北宋时期大臣、著名文学家,庆历二年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等地方官职,后官至中书舍人。他的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治学严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学资料和文学遗产。

  2. 诗歌原文:《李公择自滑州移知鄂州》
    黄河鲂与鲤,不及武昌鱼。
    好去连城守,翩然双隼旟。
    谏官仍重外,天禄不成书。
    可待三年最,归来侍赤除。

  3. 诗句解析

  • 黄河鲂与鲤,不及武昌鱼:这句诗用对比的手法,将长江流域的武昌鱼与黄河一带的鲤鱼进行了比较。武昌鱼因其肉质鲜美、味道独特而闻名,这里用来形容黄鹤楼的武昌鱼,意指新职务的诱惑力更大,令人向往。
  • 好去连城守,翩然双隼旟:这里的“连城”比喻新职务的重要和价值,而“双隼旟”则象征着高飞远翔、展翅翱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新职务的美好期许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 谏官仍重外,天禄不成书:这里的“谏官”指的是古代负责上疏进谏的官员,而“天禄”则是指朝廷的官职或权力。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然在朝为官,但仍然关注民间疾苦,希望能够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 可待三年最,归来侍赤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三年在鄂州工作的期望和决心,同时也暗含了诗人愿意回到京城,继续为朝廷效力的决心。这里的“赤除”是指皇帝授予的官位或荣誉。

《李公择自滑州移知鄂州》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新职务的期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关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