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飞凫舄,那知蜀道难。
峡山从剑尽,江水向浯宽。
近邑输盐井,连城接锦官。
清风足富俗,唯寄七弦弹。
送李太博知梓州郪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太博知梓州郪县》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刘攽的文学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诗人介绍:刘攽(1023年-1089年),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时期临江新喻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是一位史学家和政治家,其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学术活动。他的生平经历了北宋初期的政治变迁,从科举到官场,再到学术领域的深耕,展现了一位学者的多面性和深度。
诗歌原文:《送李太博知梓州郪县》原文如下:
亦有飞凫舄,那知蜀道难。
峡山从剑尽,江水向浯宽。
近邑输盐井,连城接锦官。
清风足富俗,唯寄七弦弹。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地方特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赴任梓州的不舍与祝福。诗句“亦有飞凫舄,那知蜀道难”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行舟如飞的情景,暗示着行者即将面对的挑战与困难。而“峡山从剑尽,江水向浯宽”则直接描绘了梓州的地理特征,展现了诗人对梓州山川的深刻印象和美好祝愿。最后两句“近邑输盐井,连城接锦官”通过描写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状况,表达了对友人治理梓州的美好期待,而“清风足富俗,唯寄七弦弹”则以清新的空气象征地方的富裕和谐,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政治清明和生活安逸的美好祝愿。
《送李太博知梓州郪县》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深深不舍,更体现了他对友人在梓州任职的美好祝愿与期待。这首诗不仅是刘攽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与离别情感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