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宫奉安后得雪

八通除道接层霄,五日同云映泬寥。
灵贶那从天马下,积阴疑有海神朝。
润生尘陌无穷远,甘入原田不待消。
陋巷苦寒方昼卧,静无人迹到琼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一宫奉安后得雪》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尽的解读:

  1. 诗歌原文
    八通除道接层霄,五日同云映泬寥。
    灵贶那从天马下,积阴疑有海神朝。
    润生尘陌无穷远,甘入原田不待消。
    陋巷苦寒方昼卧,静无人迹到琼瑶。
  2. 诗歌解析
  • 首联“八通除道接层霄,五日同云映泬寥”:这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景象,八个方向的道路与天空相接,五天的阴云映照着辽阔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 颔联“灵贶那从天马下,积阴疑有海神朝”:这里表达了对天气变化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仿佛天马降临,海神出没。
  • 颈联“润生尘陌无穷远,甘入原田不待消”:描述了雪后大地的生机勃勃,即使是最遥远的尘土也被滋润,原野上的庄稼不再需要等待雨水的到来。
  • 尾联“陋巷苦寒方昼卧,静无人迹到琼瑶”:诗人在简陋的小巷中感受到了寒冷,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鸟儿都停止了歌唱,没有人迹来到这个美丽的场景。
  1. 诗人介绍
  • 刘攽,字贡父,号公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出身于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其诗歌以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而著称。
  1. 创作背景
  • 《太一宫奉安后得雪》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可能是在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及第后的一段时间内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天马、海神、尘埃等,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简练:刘攽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话都有其深意,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且富有韵味。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感悟,情感深沉而真挚。

刘攽的《太一宫奉安后得雪》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这首诗不仅是刘攽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