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寄呈张学士

东风一雨解萌芽,暖景重城有万家。
霁后灯光犹妒月,春迟火树却催花。
数声水调矜遗俗,十里珠帘胜馆娃。
璧府谪仙归未得,会将骑鹤向人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灯夕寄呈张学士》:宋代诗歌的美学与哲思

刘攽,北宋临江军(今江西上饶)人,字贡父。他是神宗、哲宗两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从进士到国子监直讲,再到馆阁校勘,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与成就。他的文学创作也极为丰富,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其作品深受后人所喜爱。在众多作品之中,《灯夕寄呈张学士》是刘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灯夕寄呈张学士”为题,描绘了灯夕时节的美景,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东风一雨解萌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东风带来雨水,使得万物复苏。第二句进一步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万家灯火照亮了整个城市。第三句“霁后灯光犹妒月”,则写出了雨后初晴时,灯光与月光相互辉映的美丽画面。最后两句“数声水调矜遗俗,十里珠帘胜馆娃”,则是用优美的诗句赞美了张学士的才情,同时以珍珠般的珠帘来比喻张学士的宅邸,彰显了其高雅的品味。

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感悟。刘攽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灯夕寄呈张学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诗作,我们能够感受到刘攽作为一个文学巨匠,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不仅丰富了宋代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