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周修撰池

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
尽拈书籍无多子,来问东家亦漫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周修撰池》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刘攽,字贡父,别号公非,北宋时期临江军新喻(今江西宜春)人。刘攽是刘敞的弟弟,他与兄长刘敞一样,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于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达二十年,后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再迁任馆阁校勘。晚年因反对新法而外放曹州知州,最终在哲宗元祐年间被召回朝廷,担任中书舍人。刘攽博览群书,尤其精于史学,曾参与司马光主持的《资治通鉴》的修纂工作,并著有《彭城集》、《公非集》和《中山诗话》等著作。
  1. 诗歌原文
    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
    尽拈书籍无多子,来问东家亦漫然。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刘攽通过“绝景淹留”和“冰雪涨池泉”这样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冬日早晨特有的静谧景象。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环境的恶劣,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 情感表达:尽管外界环境显得冷漠无情,但诗人并未沉溺于个人悲伤之中,反而选择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尽拈书籍无多子”,意味着他宁愿沉浸在书本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同时“来问东家亦漫然”,透露出他对世事的淡漠和对生活的不羁态度。
  1. 创作背景
  • 《过周修撰池》的创作可能与刘攽的政治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经历过政治斗争的文人,刘攽的作品中常带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批判。这首诗或许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心境或环境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而创作的。

《过周修撰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是刘攽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深入分析这首作品,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