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仕致仕

在家出家古有此,方仕致仕吾自嗤。
晏眠足当几杖赐,散发每从田野期。
息交便尔宾客绝,省事何说课最为。
山涛非隐亦非吏,仲元不惠仍不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仕致仕》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四句诗。在这首诗中,刘攽通过对比仕途与归隐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他对这两种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背景与创作时代
  • 作者:刘攽,北宋时期临江军的进士。他的文学成就颇丰,曾历任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等职,后因反对新法而出知曹州。
  • 创作时代:这首诗创作于熙宁初年。刘攽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多次变动,包括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这可能影响了他的诗歌主题和风格。
  1. 诗作原文解析
  • 首句“在家出家古有此”:这句诗以历史典故开篇,指出无论是在家中修养还是出家修行,古代都有先例可循。刘攽在这里用古代的典故引出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宽广的讨论基础。
  • 第二句“方仕致仕吾自嗤”: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选择退休的看法。刘攽认为即使身处官场也要追求精神的自由,不羡慕世俗的名利和地位。
  • 第三句“晏眠足当几杖赐”和第四句“散发每从田野期”:这些句子描绘了诗人退隐后的日常生活和心境。刘攽表达了自己喜欢宁静的生活,经常在田野间散步,享受自然的宁静和自由。
  • 第五句“息交便尔宾客绝”: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社交活动的淡泊态度。他不再追求过多的人际交往,而是选择与自然为伴。
  • 第六句“省事何说课最为”:此句显示了刘攽对于简化生活哲学的重视。他认为简化日常琐事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或课程来指导。
  • 第七句“山涛非隐亦非吏”和第八句“仲元不惠仍不夷”:这两行诗引用了历史上的人物作为例子,进一步说明作者的观点。山涛和仲元虽各有其身份和特点,但都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精神。
  1. 诗歌鉴赏与评价
  • 思想内容: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不同生活选择背后的价值观。通过对比仕途和归隐,刘攽展现了他对个人精神自由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古代典故和人物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此外,诗中的意境悠远,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 社会影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也影响了后世对于退隐文化的理解。它激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1. 相关研究与学术评价
  • 学术研究:目前关于《方仕致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刘攽的生平和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学术界普遍认为这首诗体现了刘攽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 学术评价:刘攽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许多学者认为他的诗作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使得这首诗的解读更为全面和深入。

《方仕致仕》不仅是刘攽个人生活哲学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文学史上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