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济堤傅家园亭

济水与河俱至海,陶邱之北川原改。
由来天事不可料,黄浊长存清晦在。
犹馀平堤十里长,逶迤东注如高冈。
水泉味甘土脉腻,固知馀润宜群芳。
君家园籞临济堤,荆扉茅屋随高低。
当轩古木密如盖,无数杂花行有蹊。
谷虚遥闻樵斧应,昼静便有幽禽啼。
穿栽卜筑事未已,上为层台深凿溪。
东邻可买莫惜费,腊月课种当令齐。
柳绿正如陶令宅,桃红应似晋人迷。
城中老守厌窘束,行乐得至城东西。
此家园亭可屡往,薄酒自足充提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济堤傅家园亭”是宋代的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原文
  • 开头部分:诗中开篇即描述了济水与河俱至海的壮观景观,指出了河流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终将面临终结。
  • 主体描述:随后,诗人转入对傅家园亭的具体描绘,提到济水东流,蜿蜒曲折地流淌,沿途经过的平堤如同高耸的山冈,水流甘甜、土壤肥沃,显示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 环境描写:诗中详细刻画了傅家园亭周边的自然景观,如古木茂密、杂花缤纷等,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空间。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刘攽(1024年—1089年),字天赐,号公非,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主,而这首《游济堤傅家园亭》则是其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 时代背景:该诗写于宋哲宗元祐时期,当时政治相对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得以抒发情怀,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写傅家园亭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景观,巧妙地将读者的情感引向对自然美的感受,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诗歌艺术手法。
  • 意象生动:通过对济水、河、堤、土脉、泉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创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致之美。
  1. 思想内涵
  • 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刘攽在这首诗中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生命和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 哲学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如“由来天事不可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无预设和无法控制性的认识,同时“黄浊长存清晦在”则表达了对于时间更迭中不变的真理的追求。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游济堤傅家园亭》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该诗被收录于《宋诗选注》,并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刘攽的《游济堤傅家园亭》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诗歌,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跨越时代的限制,仍然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探寻和欣赏其中的奥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