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马上逢寒食

寒食古来同,乡关隔万重。
天涯俱是恨,马上又相逢。
雨雪皋兰道,弓刀苜蓿峰。
满城看插柳,分路入浇松。
绣岭开门日,鄜州陷贼踪。
年年闻改火,双泪下龙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景马上逢寒食》是元代诗人刘辰翁所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刘辰翁,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与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一起,共同塑造了元末明初文坛的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个人情感体验及对时局的感慨。
  1. 诗歌原文
    寒食古来同,乡关隔万重。天涯俱是恨,马上又相逢。
    雨雪皋兰道,弓刀苜蓿峰。满城看插柳,分路入浇松。
    绣岭开门日,鄜州陷贼踪。年

  2. 诗歌解析

  • 首联“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诗人点明了时间是在寒食节这一天,正值春天,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
  • 颔联“天涯俱是恨,马上又相逢”: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所感受到的深深思念和哀愁。这里的“天涯”指远方,“恨”则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和无助。
  • 颈联“雨雪皋兰道,弓刀苜蓿峰”:通过描绘雨雪覆盖的道路和战争后的残破景象,反映出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苜蓿峰”暗示了战争后荒凉的景象。
  • 尾联“绣岭开门日,鄜州陷贼踪”:尾联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这里的“绣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而“鄜州陷贼踪”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
  1. 情感分析
  • 孤寂与思乡:刘辰翁身处异乡,远离家乡,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因此诗中流露出强烈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 忧国忧民:作为一位官员被贬谪至南方,他心中仍然挂念着北方的英明君王和家园,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始终。
  1. 艺术手法
  • 对比描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雨雪、皋兰、苜蓿)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如骑马、逢寒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情景交融: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之中,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优美的艺术形式。

《春景马上逢寒食》不仅是刘辰翁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代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