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亭深到芰香

十里荒寒地,亭空暑不侵。
能令尘土外,更到芰荷深。
水阁临风迥,莲舟隔浦寻。
红妆风四面,翠倚月中心。
此处闲搔首,何人泣露襟。
拍浮宜有酒,乱挽碧筒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景亭深到芰香》是元代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解析: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刘辰翁(1237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别号东山太史,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宋末三大家”。他在元朝初年为官,后因反对元朝的侵略政策而辞官隐居,晚年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 生平事迹:尽管在元朝初年担任官职,但其政治立场并不明朗,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1. 作品原文
  • 十里荒寒地,亭空暑不侵。
  • 能令尘土外,更到芰荷深。
  • 水阁临风迥,莲舟隔浦寻。
  • 红妆风四面,翠倚月中心。
  • 此处闲搔首,何人泣露襟。
  • 拍浮宜有酒,乱挽碧筒斟。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刘辰翁的诗作常常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深邃的意境。《夏景亭深到芰香》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通过荷花的高洁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 情感真挚: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荷花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越。
  • 语言精炼:刘辰翁在《夏景亭深到芰香》中使用了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来勾勒景物,使读者能够在寥寥数语中感受到诗的意境之美。
  • 思想内涵:除了艺术上的精湛之外,刘辰翁的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反映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夏景亭深到芰香》是一首集自然美、哲理思考于一体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刘辰翁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及刘辰翁本人的生平和作品,这部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