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眼秋萧索,乾坤岂不容。
叶因危后落,身是出时逢。
古木犹当道,西风小倚筇。
峥嵘如解羽,零乱复寒蛩。
薄似佳人命,飘如去国踪。
小山留我止,香月自重重。
秋景出逢危叶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景 其一 出逢危叶落》是宋代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
诗歌原文:举眼秋萧索,乾坤岂不容。叶因危后落,身是出时逢。古木犹当道,西风小倚筇。
诗歌内容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看到落叶飘零时的感慨,以及自己出仕时所感受到的矛盾心情。”举眼秋萧索”形容秋天的景色萧条,”乾坤岂不容”则反映出作者对天地万物的包容与理解。”叶因危后落”和”身是出时逢”分别描述了落叶和诗人自己的状态,体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选择。最后两句”古木犹当道,西风小倚筇”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色,既有古树的沧桑感,又有秋风的凄凉,形成了一种深刻的视觉与情感对比。
艺术手法:《秋景 其一 出逢危叶落》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意境和哲理。特别是“叶因危后落”这一意象,既指自然界的现象,也隐喻了人生经历的艰难和挫折后的收获。
文化背景:此诗反映了宋末元初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氛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面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感到无力改变,因此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奈。
《秋景 其一 出逢危叶落》不仅作为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