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霜晴可爱,容我俯前轩。
纵是围燕玉,何如负赵暄。
自怜鲐背痒,敢负太阳恩。
已觉曲身直,犹胜挟纩温。
衰年知潦倒,造物足温存。
尚有葵心在,何因献至尊。
冬景负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景负暄》是元代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冬景负暄》的作者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宋吉州庐陵人,生于1232年,卒于1297年。他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曾担任过太学生和太学博士等职,因触怒贾似道而辞官隐居。在宋亡后不仕元朝,以诗作表达家国之恨,其作品多抒写对家国的忧虑与悲愤之情。
诗句原文:《冬景·负暄》全文如下:虽霜晴可爱,容我俯前轩。纵是围燕玉,何如负赵暄。自怜鲐背痒,敢负太阳恩。已觉曲身直,犹胜挟暄温。衰年知潦倒,造物足温存。尚有葵心在,何因献至尊。
诗意解析:刘辰翁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冬日阳光的喜爱与向往。诗中“虽霜晴可爱”表明即使在寒冷晴朗的日子里也有值得欣赏的美景;“纵是围燕玉”则比喻虽然拥有美好的外表(如燕子般飞翔),但不如内心的温暖和舒适重要。“自怜鲐背痒”反映了诗人对衰老身体的自觉,“敢负太阳恩”则表达了即便年老体衰也敢于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最后两句“已觉曲身直,犹胜挟暄温”说明即使身体弯曲,但仍然胜过依靠别人的温暖,表达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文化背景:中国古代诗词中,“负暄”这一概念常指晒太阳或沐浴阳光。据《列子·杨朱》记载,宋国有个农夫因冬天能晒到太阳而感到十分暖和,以至于忘记了世上还有更舒适的高屋暖房、丝棉绸缎、狐皮貉裘。在宋代文人的诗歌中,常常借“负暄”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或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超然态度。
《冬景负暄》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生命感悟的诗歌,更是刘辰翁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刘辰翁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