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其一石榴

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
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石榴》是刘辰翁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生动的画面、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石榴花的美丽与生机。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清平乐·石榴》的作者是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他是一位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也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平经历了南宋的衰微和元朝的崛起,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和文化的厚重感。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展示了卓越的艺术技巧。
  2. 作品原文: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3. 词句注释:在这首词中,“深红半面”形象地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和形态,而“一似墙头见”则暗示了石榴花在自然中的隐蔽之美。“草树池塘青一片”,则是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了石榴花的鲜明色彩。“独倚阑干”,表现了诗人独自欣赏美景的情景。“更谁绛袖朱唇”,则形容了观赏者美丽的容貌,增添了词的浪漫氛围。最后,“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则是对石榴花美丽程度的夸张表达,以及对其独特魅力的赞美。

刘辰翁的《清平乐·石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篇承载着作者深沉情感和历史感慨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和刘辰翁的文学成就,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