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 其二寿李同知

此公去暑似新秋。吏毒一句句。行县胜监州。觉甘雨、随车应求。
鹭清为酒,螺清为寿,起舞祝君侯。急召也须留。廿四考、中书到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引·其二寿李同知》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刘辰翁为纪念一位名叫李同知的人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李同知高官厚禄和美好祝愿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
  • 诗词鉴赏:刘辰翁以词赋见长,尤擅写景咏物,此首《太常引》便是其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官场氛围,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人生境遇的理解与支持。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此公去暑似新秋。吏毒一句句。行县胜监州。 觉甘雨、随车应求。鹭清为酒,螺清为寿,起舞祝君侯。急召也须留。廿四考、中书到头。
  • 翻译:这位李同知离开炎炎夏天仿佛是迎接新的秋天。官吏们的毒言毒语一句句地说。行政县胜过监察州。他觉得享受着甘甜的雨水,随车而来应邀而来。白鹭鸟纯净如酒,螺蛳纯净如寿,起舞为你祝贺君侯。紧急召唤也得留下。二十四次审查,中书到头。
  1. 诗词赏析
  • 景物描写:诗中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暗示了李同知在官场的艰辛与转变,同时通过“新秋”一词,表达了季节更迭带来的新希望和新气象。
  • 寓意祝福:刘辰翁通过“鹭清为酒”、“螺清为寿”这样的意象,巧妙地将自然的恩赐与官职的荣耀联系在一起,以此表达对李同知仕途顺利、平安幸福的祝愿。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对李同知的敬佩之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官场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朋友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
  1. 作者生平
  • 生平概述:刘辰翁生于南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但依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 文学成就:刘辰翁不仅在诗歌上有所建树,还擅长写词、散文,尤其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独到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艺术特色
  • 比喻运用:在这首诗中,刘辰翁巧妙地使用比喻,如将夏日比作新秋,这不仅美化了诗句,还增添了诗意和深度。
  • 意象选择:诗中的“鹭清”、“螺清”等意象,既富有象征意义,也使得整首诗词更为优美动人。

《太常引·其二寿李同知》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敬仰之情的诗词,也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观与人世繁华的画作,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