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疑薰透帘栊。是东风。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
新雨过,绿连空。蝶飞慵。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
乌夜啼 · 其一 · 初夏
介绍
《乌夜啼·其一·初夏》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作者介绍: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灌溪人(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是南宋末年的著名爱国词人。他生于景定三年(1262年),卒于宋亡之际,在政治动荡和国家存亡的时期,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词作风格悲壮而不失细腻,深受后世推崇。
诗词原文:《乌夜啼·其一·初夏》:犹疑熏透帘栊。东风、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新雨过,绿连空,蝶飞慵。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
诗词鉴赏:此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犹疑熏透帘栊”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如何渗透进室内,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生机。“东风、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色彩,不仅描述了花朵的颜色,还突出了花开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则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词牌介绍:“乌夜啼”是词牌名,属于《相见欢》曲调,双调三十六字,最早见于唐教坊曲名。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喜好并加以创作。
创作背景:刘辰翁生活在南宋末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金朝的入侵使得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辰翁的创作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前途的关心。他的词作中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绪,这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作品影响:尽管刘辰翁的作品在历史上已失传,但在民间仍被广泛传唱。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辰翁的《乌夜啼·其一·初夏》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注解
乌夜啼:即词牌《相见欢》,初为唐教坊曲名,双调三十六字,“乌夜啼”为其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