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其三和槐城见寿

成佛生天,自是两途,任祖生先。看二三大老,依稀吾榜,几多新进,少小齐年。紫陌相逢,青山独往,倚杖鹤鸣听布泉。百年里,但儿时难得,老后依然。
吾牛已不耕田。更雨滑泥深自在鞭。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谁似我,似官奴出籍,散圣安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其三和槐城见寿》是宋代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辰翁通过自己的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2. 主题思想:《沁园春·其三和槐城见寿》通过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转变,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刘辰翁在作品中展现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3. 艺术特色:该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其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刘辰翁独特的艺术风格。《沁园春·其三和槐城见寿》中的“成佛生天,自是两途”等句子,不仅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体现了刘辰翁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 历史影响:这首词不仅是刘辰翁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后来者对诗词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沁园春·其三和槐城见寿》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词,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云和个人心路历程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寻求精神寄托和生活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