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其二十四和尹存吾

造物反乎覆,白首困耆英。吟风赏月石上,一笑再河清。一百八盘道路,二十四桥歌舞,身世梦堪惊。独酌未能醉,已醉蓦然醒。
别与老,惊相见,几回新。来时燕栖未稳,满耳又蝉声。闲忆钱塘江上,两点青山欲白,血石起鞭霆。此事复安在,相对说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刘辰翁所作,和尹存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据记载,此词作于南宋时期。
  • 作者信息:刘辰翁(?—1269),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诗风豪放,尤擅七绝,有“宋末三刘”之一之称。他的词作在南宋后期颇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词作内容
  • 主题思想:《水调歌头》通过描写人生旅途的坎坷与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艺术手法:刘辰翁在《水调歌头·和尹存吾》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吟风赏月石上,一笑再河清”等句子,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色,反衬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与不易。这种对比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词作风格
  • 豪放派特色:刘辰翁的词作以其豪放的风格著称,他在词中大胆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展现了一种豪迈的人生态度。
  • 意境深远:此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空间,使人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1. 词作影响
  • 文学地位:刘辰翁的这首《水调歌头》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后人广泛引用,成为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 文化价值:此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刘辰翁的《水调歌头·和尹存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