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潭日劝驾诗

十载湘江守,重来白发垂。
初无下车教,再赋食苹诗。
天阔抟鹏翼,春融长桂枝。
功名傥来事,大节要坚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帅潭日劝驾诗》是宋代刘珙创作的一首古诗词。刘珙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刘珙,字明源,号后村居士,北宋时期的官员与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期,经历了宋金战争以及靖康之变,这些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 创作时期与主题:《帅潭日劝驾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历史变革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感慨,也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关注。
  1. 内容解读
  • 抒发情感:诗中的“十载湘江守”可能指的是诗人长期在湖南担任地方官的经历,而“重来白发垂”则表达了岁月流逝、年事已高的感受。这种对比突出了时间对个人的影响,同时也折射出历史变迁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
  • 政治寓意:“功名傥来事,大节要坚持”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强调真正的成就应建立在坚守原则和道德之上。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帅潭日劝驾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天阔抟鹏翼,春融长桂枝”等句,运用自然景象喻人或事,既形象又寓意深远。
  • 结构布局: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层次分明。开头两句设定了全诗的背景和基调,中间部分则深入探讨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慨,结尾则回归到主题,强调了坚持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性。

《帅潭日劝驾诗》不仅是刘珙个人经历和情感的体现,更是南宋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也在于此,它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