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山院

昔日祺山院,今惟认土丘。
有僧逃债去,无主施钱修。
野叟樵难禁,岩仙弈未休。
何须悲幻境,佛比作浮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祺山院》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昔日祺山院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间沧桑的感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是两宋之际的著名词人、思想家,与陆游并称“南北两刘”,其词风豪放,尤擅长写景抒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昔日祺山院,今惟认土丘。
    有僧逃债去,无主施钱修。
    野叟樵难禁,岩仙弈未休。
    何须悲幻境,佛比作浮沤。

  2. 主题思想

  • 世事沧桑:通过对昔日祺山院的描写,反映出世事的无常和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更迭的感慨。
  • 人生哲理:诗中“何须悲幻境,佛比作浮沤”等语句,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和理解。
  • 自然与人文: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如“野叟樵难禁”),也有对人情世态的反映(如“岩仙弈未休”),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的“土丘”、“僧逃债”、“樵难禁”等意象,都富有生动性和形象性,能够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 用韵严谨:全诗押韵规整,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要求,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和谐优美。
  • 语言简练:尽管篇幅不长,但语言简练而有力,充分展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代词人的精炼表达能力。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祺山院》是宋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 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社会的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 哲学价值:诗中的哲理思考,为后人提供了关于人生、宇宙和世界的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祺山院》不仅是刘克庄诗词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