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梦宫

大帝开江左,无锥与远孙。
自言埋战地,也胜活侯门。
短褐边风紧,孤舟海浪翻。
知他三尺剑,携去报谁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孙梦宫》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原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进行详细介绍:

  1. 原文:《送孙梦宫》全诗共五句,诗句紧凑而富有情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注释: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有相应的注释,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机会。例如“大帝开江左”一句的注释中提到了南宋时期的政治格局,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
  3. 作品赏析:刘克庄在《送孙梦宫》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例如,“自言埋战地”中的“战地”可能指的是战争或动荡的背景,而“也胜活侯门”则暗示着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朋友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
  4. 写作背景:该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刘克庄因梦见已故世的挚友方孚若而创作的。这一梦境成为了他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
  5.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6. 文化影响:刘克庄作为宋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学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7. 鉴赏角度:除了欣赏诗歌的文学价值外,还可以从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
  8. 现代视角:在当代社会,重新审视这首古代诗歌的意义,可以发现它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友情的价值、人生的态度等方面。

《送孙梦宫》不仅是刘克庄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它展示了刘克庄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送孙梦宫》作为一首宋代五言律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情感上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