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公晦二首

不会苍天意,令君死五溪。
少曾游洛下,晚乃相胶西。
白首尊师说,丹心对御题。
悲乎成底事,路远客魂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李公晦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其中第一首主要表达了对李公晦去世的悲痛,同时反映了诗人与李公晦生前虽不常相见,但在后来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下面将详细解析《哭李公晦二首》的内容、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1. 作者介绍
  •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尤其擅长以诗讴歌现实。在宋诗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辛派重要词人之一。
  • 刘克庄早年与永嘉四灵派人物如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深受其影响,诗歌创作偏向精丽。然而,他后独立于江湖诗人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1. 诗作内容分析
  • 第一首:“不会苍天意,令君死五溪。”这两句通过对自然天象无情变化的感慨,抒发了对李公晦早逝的悲痛。“少曾游洛下,晚乃相胶西。”表明诗人与李公晦生前虽不常相见,但在后来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白首尊师说,丹心对御题。”这两句可能是在赞美李公晦的品格和学问,或许是在描述两人共同参与科举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往事的怀念之情。
  • 第二首:“洲边三亩宅,有竹有梅花。”描述了李公晦的居所,以及那里的风景,展现了一种清幽的生活氛围。“岂不堪名世,何如勿起家。”“身才著朱绶,州谩出丹砂。”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意义,是否应当追求功名利禄,还是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渺渺重湖外,悲风咽暮笳。”则是诗人对李公晦逝世的哀悼之情的表达。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存资料记载,此诗作创作于刘克庄任工部尚书兼侍读期间。此时,他在政治与文学上都有较为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承受着个人情感的波折。
  1. 艺术特征
  • 《哭李公晦二首》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整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悲风咽暮笳的声音,感受到诗人内心无尽的哀思。
  1. 文化价值
  • 此诗不仅展示了刘克庄深邃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故人的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哭李公晦二首》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刘克庄的《哭李公晦二首》不仅是一首表现深切友情和悼念之痛的诗歌,更是体现了宋代文人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