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

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
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
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
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在这首作品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林下和海滨的生活场景,以及内心对于未来道路的思考。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作为宋代诗人,刘克庄的创作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宋末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前途未卜,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悲观和忧国忧民的情绪。
  • 个人经历:刘克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和个人挫折,如被贬、辞官等,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深沉的现实感和哲理性。
  1. 作品形式
  • 诗歌体裁:这是一组五言律诗,属于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五言律诗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押平水韵,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 艺术特色:《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展现了刘克庄精湛的诗歌技巧。他的用词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色。
  1. 主题思想
  • 对现实的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安排起海滨”与“物色来林下”,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深刻感受。他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 个人命运的思考:“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担忧以及对能否实现理想状态的不确定感。
  1. 文学价值
  • 语言表达:在这首诗的语言运用上,刘克庄展现了较高的语言造诣。他的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味,能够精准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文化意义:《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宋代文人群体文化心态和精神风貌的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责任感。

《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文人心态和社会环境的生动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