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开国陈寺丞二首

昨御祥琴后,多传吉语通。
虚令占列宿,不料奏悲风。
华表孙从祖,生刍婿吊翁。
九原一无憾,全璧见先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开国陈寺丞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挽开国陈寺丞二首·昨御祥琴后》: 昨御祥琴后,多传吉语通。虚令占列宿,不料奏悲风。华表孙从祖,生刍婿吊翁。九原一无憾,全璧见先公。
  • 《挽方倅景》: 已奏囊封墨尚新,又携袖疏榻前陈。小臣忧国言无隐,先帝如天笑不嗔。阙下举幡空太学,路傍卧辙几遗民。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寿它人夭此人。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开国陈寺丞的怀念和哀悼之情。在《挽开国陈寺丞二首·昨御祥琴后》中,诗人回忆了与陈寺丞相处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深情怀念。而在《挽方倅景》中,诗人则更多地关注了亡友的生前事迹以及他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
  1. 创作背景
  • 这组诗创作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3年),刘克庄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潮州别驾,期间他多次被召还朝廷。然而,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直言劝谏,他最终被罢免官职。
  • 在这期间,诗人与陈寺丞有过不少交往,两人关系亲密。然而,陈寺丞不幸去世,这让刘克庄非常悲痛。于是,他写下了这组悼念之作来表达自己的哀思。
  1. 艺术手法
  • 在《挽开国陈寺丞二首·昨御祥琴后》中,刘克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虚令占列宿”和“不料奏悲风”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同时,他还通过描述陈寺丞的高尚品质来衬托出自己的悲伤和失落感。
  • 在《挽方倅景》中,刘克庄采用了直白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陈寺丞生前事迹的回忆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他通过对陈寺丞生平的回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陈寺丞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

通过对《挽开国陈寺丞二首》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到这组诗不仅体现了刘克庄对开国陈寺丞的深情怀念和哀思,也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