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曾蹴龙象,而况尔区区。
敢以一只口,当吾七尺躯。
□生形猥琐,扑杀血模糊。
欲换秋衣着,渠犹恋布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昔曾蹴龙象,而况尔区区。
敢以一只口,当吾七尺躯。
□生形猥琐,扑杀血模糊。
欲换秋衣着,渠犹恋布襦。
“蚊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反映时政,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诗歌原文:昔曾蹴龙象,而况尔区区。敢以一只口,当吾七尺躯。生形猥琐,扑杀血模糊。欲换秋衣著,渠犹恋布襦。
诗歌鉴赏:刘克庄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诗中的“敢以一只口,当吾七尺躯”形象地描绘了蚊子虽小却敢于挑战强大者的情景,暗喻社会上那些微不足道却又猖獗的小人物;“生形猥琐,扑杀血模糊”则揭示了这些小人物的本质,他们虽然外表卑微但心机狡猾,最终会伤害他人;“欲换秋衣著,渠犹恋布襦”反映了蚊子对生存环境的执着和贪婪,即使环境恶劣也不愿轻易放弃。
《蚊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同时也体现了刘克庄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得到美的享受,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