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翁定

相逢乍似生朋友,坐久方惊隔阔馀。
遍问诸郎皆冠带,自言别业可樵渔。
住邻秦系曾居里,老读文公所著书。
十七年间如电瞥,君须我鬓两萧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翁定”是刘克庄的一首作品

《赠翁定》,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精炼的艺术手法,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下面将从诗作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诗作特点
  • 情感表达:“相逢乍似生朋友,坐久方惊隔阔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初次相见时如同生人一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间的距离感逐渐显现出来。这种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
  • 生活场景:诗中提到“遍问诸郎皆冠带,自言别业可樵渔。”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文人雅集场景,众人身着衣冠,谈论各自的事业与生活。这样的场景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生活细节的关注,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交往的一种常态。
  • 时代背景:刘克庄生活的宋代,政治相对清明,文人地位相对较高。然而,他也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包括被贬谪等。这些经历反映在诗中,增添了诗句的深刻含义。
  • 语言艺术:“住邻秦系曾居里,老读文公所著书。”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地名和人物来构建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同时,“十七年间如电瞥”与“君须我鬓两萧疏”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流逝的哀叹以及对衰老的感慨。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 文学流派:刘克庄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豪放派为主,但也不乏婉约之作。这首《赠翁定》体现了他豪放与婉约并存的艺术风格。
  • 文人交往:在宋代,文人之间相互拜访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诗中的“遍问诸郎皆冠带”便是这种交往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刘克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生朋友”、“隔阔馀”,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之不仅仅是表面的交流,而是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
  • 情感深度: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生活、时光流逝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深度。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极强的感染力。

《赠翁定》不仅是刘克庄诗歌艺术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一种映射。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更深入地领会宋代的文化氛围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