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元祐党籍碑

岭外瘴魂多不返,冢中枯骨亦加刑。
稍宽末后因奎宿,暂仆中间得彗星。
蚤日大程知反覆,莫年小范要调停。
书生几点残碑泪,一吊诸贤地下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元祐党籍碑》是北宋时期蔡京执政期间刻立的一块历史文献,记录了元祐年间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旧党人士名单及事迹。以下是对《观元祐党籍碑》的具体介绍:

  1. 碑文内容:据史料记载,徽宗时蔡京专权,将元祐、元符间的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等309人列为奸党,并下令全国刻石立碑以示警戒。现存两块版本的元祐党籍碑均位于广西,其中桂林的一块为清光绪二十年康有为所书,而另一块则是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真仙岩,由明代沈暐重刻。
  2. 书法艺术:元祐党籍碑上的书法作品是研究宋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碑文中的文字由蔡京所撰,其书法风格被后世书法家广泛研究与学习,成为书法艺术中的珍品。碑文的书法不仅体现了蔡京的书法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文化背景。
  3. 历史文化价值:《观元祐党籍碑》不仅是政治事件的产物,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对这块碑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斗争、文人思想和文化艺术。此外,它也是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气息。

《观元祐党籍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宋代历史、文学、书法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