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藕

昔过临平召伯时,小舟就买藕尤奇。
如拈玉麈凉双手,似泻金茎咽上池。
好事染红无意绪,痴人蒸熟减风姿。
炎州地狭陂塘少,渴死相如欠药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藕》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昔过临平召伯时,小舟就买藕尤奇。
    如拈玉麈凉双手,似泻金茎咽上池。
    好事染红无意绪,痴人蒸熟减风姿。
    炎州地狭陂塘少,渴死相如欠药医。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临平召伯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购买藕的场景和感受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形象生动:诗中“如拈玉麈凉双手”形容手触之凉爽,“似泻金茎咽上池”则形容藕汁如金茎般流淌,形象鲜明,富有画面感。
  • 情感深沉:诗中的“好事染红无意绪,痴人蒸熟减风姿”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被误解或过度追求的无奈与悲哀。“炎州地狭陂塘少,渴死相如欠药医”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渴望与无奈。
  1. 创作背景
  • 刘克庄的《忆藕》创作于宋代,当时他身处临平召伯,这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因此他的诗作也融入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刘克庄的诗歌语言精炼而有力,字字珠玑,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 结构严谨:此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每一句都紧扣主题,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富有感染力。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情感,使得整首诗富有深度和广度。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忆藕》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能够窥见宋代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 审美价值:刘克庄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忆藕》作为一首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承载了宋代的文化特色,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