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楼

偶陪群彦赋登楼,一笑聊宽故国愁。
近郭山来晴槛里,待船人立晚沙头。
春天晴雨常多变,晦日文书得小休。
尚有残钱沽老酒,落花时节约重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南楼》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创作颇丰,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政的关注和社会现实的批评。他的诗风格豪迈,语言生动,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被后人广泛传颂。
  2. 诗歌原文:《湘南楼》全诗如下:
    偶陪群彦赋登楼,一笑聊宽故国愁。 近郭山来晴槛里,待船人立晚沙头。 春天晴雨常多变,晦日文书得小休。 尚有残钱沽老酒,落花时节约重游。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与忧愁。首联“偶陪群彦赋登楼,一笑聊宽故国愁”,展现了诗人在好友陪同下登高望远的情景,尽管有笑谈,但内心却无法真正释怀对国家的忧虑和哀愁。颔联“近郭山来晴槛里,待船人立晚沙头”则具体描写了站在楼台之上,眼前展现的山水风光,以及等待船只的人儿的身影。颈联“春天晴雨常多变,晦日文书得小休”则反映出春日天气的变化无常及工作之余的小憩片刻。尾联“尚有残钱沽老酒,落花时节约重游”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闲暇之时,也会买酒独饮,期待再次重游此地的愿望。
  4. 创作背景:据《湘南楼》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诗人一次登楼赋诗时所作。当时正值宋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政治局势复杂。诗人在登高望远之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身仕途不顺的一种抒发,通过对登楼所见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湘南楼》作为宋代一位杰出诗人刘克庄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蕴含了深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