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
一尊径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清明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食清明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组诗作创作于贬官崖县时期,通过描写偏远村庄的节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志向的高洁。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村庄在清明节日的景色。诗人由节日景象触发的感怀之情构成了全篇的核心内容。诗中的“此身飘泊苦西东”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无奈与辛酸;而“右臂偏枯半耳聋”,则揭示了诗人身体上的残疾和精神上的苦楚。整首诗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在特定节日背景下的精神世界。
第二首诗继续扩展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将主题从个人遭遇转向了漂泊之感。诗人以更加深沉的情感,描述了自己无家可归、四处流离的境况。诗句“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再次被引用,强调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与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不公命运的愤懑。
这两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节令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仍应保持高洁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
《寒食清明二首》不仅是刘克庄文学成就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提供了思考人生与社会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