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羞作绕枝飞,刘表区区不足依。
索饭儿嗔郎罢出,画眉人约稿砧归。
食鱼底处容长铗,射虎今方尚短衣。
老缚一官行未得,羡君去采故山薇。
送方时父
介绍
刘克庄的《送方时父》是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宋代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友情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1269)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号后村居士。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和深沉的感情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文学创作上,刘克庄不仅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统,而且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词原文与翻译:《送方时父》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弃置空村饱世情,高轩乃肯顾柴荆。
韩甥殷浩贫亲戚,李益卢纶外弟兄。
两鬓萧疏惊老大,一灯明灭话平生。
刺桐花下逢予季,多致诗人未害清。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表弟方时父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首联“弃置空村饱世情,高轩乃肯顾柴荆”展现了方时父虽然身处偏远空村,但却能洞察世事人情,不被世俗所累。颔联“韩甥殷浩贫亲戚,李益卢纶外弟兄”则揭示了表弟虽然出身贫寒,但依然保持着高贵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颈联“两鬓萧疏惊老大,一灯明灭话平生”透露出岁月无情,表弟已由年轻走向成熟。尾联“刺桐花下逢予季,多致诗人未害清”表达了诗人在刺桐花下偶遇表弟的喜悦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虽身处污浊的环境,但仍保持一颗清明之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表弟命运的描写,折射出了社会的冷暖与人性的光辉。
写作背景:《送方时父》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不安,许多文人都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克庄的这首七言律诗不仅是对表弟的深情厚谊的表达,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困境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诗中通过对比表弟的生活境遇和社会现实,揭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送方时父》作为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